近日,陜西省核工業(yè)二一五醫(yī)院心內二科成功為兩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標志著我院在結構性心臟病治療領域再次取得新突破,不僅展現了在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方面的技術實力,更為患者帶來了福音。
48歲的何先生來自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8個月前突然出現了胸痛、暈厥等癥狀,為尋求進一步治療,他跨越1500公里,來到二一五醫(yī)院心內二科。何亞軍主任接診后詳細問診,經過系統(tǒng)檢查后發(fā)現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同樣,36歲的高先生在2個月前無誘因出現發(fā)作性頭痛,檢查顯示發(fā)泡試驗陽性,食道超聲提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進一步心臟超聲檢查后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卵圓孔未閉。在對何先生和高先生的病情進行嚴謹、周密的討論和分析后,何亞軍主任團決定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的方式,為兩位患者治療“心”病。
在功能科及導管室的共同配合下,何亞軍主任、何勇主任醫(yī)師及手術團隊為何先生和高先生分別實施了介入封堵術。術前,王瑋主治醫(yī)師完善了相關檢查,經過全面評估和反復心臟超聲檢查,精準確定了手術方案。術中,科室團隊憑借精湛的技術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將封堵器精準放置于房間隔缺損處,手術進展順利,術后無殘余分流,安返病房。
術后,辛雅雅護士長,曹華主管護師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時查看手術穿刺部位,確保手術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無縫銜接。術后第二天,兩名患者便能下床活動,復查心臟超聲顯示封堵器位置理想,未見心房水平分流現象,手術效果良好,目前兩名患者正在康復中。
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采用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新技術,通過經股靜脈穿刺的方法,將封堵傘精準送入心房,覆蓋缺損并阻斷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恢復正常血液循環(huán)。此次手術在導管室、功能科等多學科的密切配合下,確保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成功,實現“讓技術和設備跑,而不是患者跑”的服務目標。
心內二科醫(yī)護團隊將持續(xù)不斷創(chuàng)新,致力于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與應用,持續(xù)提升醫(yī)療服務質量。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與合作交流,打造成為區(qū)域內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重要基地,為更多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
科普時間
什么是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是胚胎發(fā)育期的原始心房分隔成左、右心房過程中,因某種因素影響,第一房間隔或第二房間隔發(fā)育障礙或吸收過多,間隔上遺留缺損,致左、右心房間存在血液分流的先天性畸形。通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出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它可能導致心衰、肺動脈高壓等問題,甚至可能影響生命。幸運的是,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已經有了有效的治療方法——房缺封堵術。這是一種微創(chuàng)、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什么是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是指房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手術方法通常是在人體的股靜脈進行穿刺送入導管,通過X射線和心臟彩超幫助定位之后,就可以放置封堵器。封堵器可以將房間隔的缺損封堵起來,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較常規(guī)開胸手術來說,介入手術治療康復快,住院時間短,既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又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